泰國政府嚴打名義股東代持股!四間企業利用泰國人虛假持股遭查封,銷售商品平台亦必須在泰國註冊公司

泰國政府嚴打名義股東代持股!四間企業利用泰國人虛假持股遭查封,銷售商品平台亦必須在泰國註冊公司

泰國政府嚴打名義股東代持股 四間企業利用泰國人虛假持股遭查封 銷售商品平台亦必須在泰國註冊公司

近期泰國政府針對外資違規行為展開一系列雷霆行動,從嚴查「名義股東代持股」到封殺非法跨境電商平台,展現出強化市場監管、維護本土經濟安全的決心。這場由副總理皮猜主導的整頓風暴,不僅揭露多起外資違規案件,更將重塑泰國的外商投資生態。

三階段打擊代持股 20億房地產項目成典型案例

泰國中央調查局(CIB)日前公布「CIB代持人大掃除」第三階段的結果,揭露了四間公司利用空殼或代理人,即利用泰國人虛假持股51%,以充當外商所有權,並購買大量土地,在羅勇府建造價值20億泰銖的大型公寓項目。這些公司通過交叉持股網絡掩蓋真實股權結構,甚至從香港調動逾5億泰銖資金,建立混凝土工廠並僱用中國技術團隊非法施工。

打擊經濟犯罪部指揮官塔蓬指出:「這些企業將10棟公寓的172畝土地置於虛假泰資控制下,完全背離《外商經營法》精神。」打擊經濟犯罪部已查扣7份地契、48本銀行賬簿及大量財務文件,並對5名公司高層提出違反《土地法》、《外商經營法》等指控。泰國土地部更發出「限期整改令」,要求涉案企業在規定時間內調整股權比例、強制出售土地。

外商監管全面升級 從源頭堵住漏洞

泰國副總理皮猜在內閣會議後明確表態,政府將從三個層面構建防線:
1. 股權穿透審查:重點核查51%泰籍股東的真實性,財政部、商務部與內政部聯合建立企業註冊信息驗證機制,杜絕「1%代持控制」的灰色操作。
2. 土地交易監控:內政部介入土地使用調查,嚴防外資通過代持購置土地,羅勇府案件即為典型案例。
3. 跨境資金追蹤:加強對境外資金流動的監測,香港等離岸金融中心的資金流向將成為調查重點。

電商平台面臨合規革命:強制本地註冊+標籤雙重把關

泰國政府表示將收緊Temu等跨境電商平台,並將制定以下兩項監管政策。

1. 強制本地化運營:所有銷售商品至泰國的平台必須在境內註冊公司,確保法律責任主體明確。

2. 商品認證前置化:未貼泰文標籤、缺乏FDA認證的商品將被強制下架,監管部門可直接追溯低價傾銷貨源並撤銷銷售許可,無需等待投訴。

泰國副總理皮猜表示:「美國已將65類泰國出口商品列入原產地觀察名單,這迫使我們必須建立更嚴格的認證體系。」未來泰國出口商品需經商務部、工業聯合會與商會三方聯合認證。政府亦會與地方政府設立快速審批窗口,杜絕「轉運蓋章」的造假行為。

代持股權會有甚麼後果?

根據《外商經營法》,透過泰國人代持股權等方式規避外資持股限制規定的行為屬於嚴重違法。一經定罪,泰國股東可面臨最長三年監禁、10萬至100萬泰銖罰款,或兩者併罰。另外,泰國法院有權發布命令 ,要求泰國股東停止參與仼何代持行為,並勒令結束其公司業務。找人代持股權隨時面臨嚴重法律後果,更會影響公司業務發展。

代持股權隨時被揭發

根據以往被舉報的案例,很多公司通常被「競爭對手」或「心懷不滿的員工」向監管機構舉報。政府豁下的監管機構亦會定期向註冊公司隨機抽查。2022年11月,泰國商業發展部抽查旅遊業、房地產、服務業等三類行業,發現148間企業涉嫌規避泰國《外商經營企業法》,透過泰國人代持股權。商業發展部亦向這些違規企業作出提告,部分企業的代持人更被法院判處監禁。

外國投資者在泰國營商絕對不能以「代持股權」方式持有公司,不僅會為生意業務帶來捐失,還會為公司帶來不可逆轉的法律後果。股權代持難以幫助業務長久發展,合法營商才會受到更多保障。

對路泰國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

對路泰國積極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實現保駕護航、合作共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健全法規、完善金融體系、融資成本低、資金自由進出、無外匯管制,這些都是方便發展海外市場必要條件。同時,香港政府提供「BUD專項基金」,資助企業發展東盟泰國市場。面對中美博奕大局,企業應當把握這些優勢,發展東南亞市場。

假如想進一步了解,歡迎 WhatsApp或致電 84003589 聯絡我們專業顧問了解更多。

Shar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