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企業超前部署,瞄準陸橋千億商機!泰國商業部貿易政策與戰略辦公室(Trade Policy and Strategy Office, TPSO) 指出,2025年7月外資企業對泰國物流業投資25億泰銖,大部份投資項目集中在港口設施營運。市場學者分析,由於泰國政府銳意推行「陸橋計劃」,促使更多外資企業投資泰國貨運及物流業。對路泰國 Good Channel Thai 近日亦成功幫助台灣上市物流企業,開立全外資泰國控股公司。

今年7月外資企業對泰國物流業投25億
根據泰國商業部貿易政策與戰略辦公室(Trade Policy and Strategy Office, TPSO) 的數據,2025年7月物流業務的外商投資為25.6億泰銖,投資者主要為中國、荷蘭、新加坡及香港。單月新設立物流公司為327間。其中業務增長最顯著為「運輸貨物」、「旅客處理服務」。相關業務版塊企業數量達194間,佔新設立物流企業的最大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8.6%!根據《Trading Economics》的數據,泰國在2025年7月的出口額為285.8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00%。從數據上可見,泰國出口額持續增長,將為物流業帶來龐大商機。

泰國貨運貿易總額持續增長
泰國貨運貿易持續增長,其中公路運輸、空運、鐵路運輸表現相當亮麗。公路運輸方面,截至2025年7月,跨境公路貿易額為 1,768 億泰銖,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3%。空運方面,航空貨運貿易額達 5,457 億泰銖,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 11.8%。鐵路運輸方面,鐵路貿易總價值達 41.4 億泰銖,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 40%。泰國政府相當歡迎外資企業投資泰國,假若外商投資貨櫃場或內陸貨櫃站、海運貨物裝卸設備、鐵路、空運及海運服務、冷凍儲存及國際配送中心等,可先在曼谷自貿區設立全外資泰國控股公司,享受稅收及非稅收優惠待遇。
泰國:東盟物流樞紐地位無可替代
泰國基建發展成熟,加上位處大湄公河次區域(GMS)中心,全國有30多個省份分別與緬甸、寮國、柬埔寨及馬來西亞接壤,四通八達下成為東盟物流樞紐。從泰國總體GDP上分析,出口總額所佔比超過50%。當中製造業佔總出口逾80%。作為出口業強國,當地物流及貨運需求相當強勁。為更有效地節省成本及分散風險,當地企業多把運輸外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均選擇在泰國設立據點,以便向已經進駐東盟市場的客戶提供更佳服務。業界資料顯示,泰國的物流業由DHL、DB Schenker、UPS、Yusen Logistics 以及嘉里物流等外資公司主導。這些公司提供廣泛的貨運代理及供應鏈服務!泰國政府早前宣佈興建「陸橋」。倘若落成後,泰國將會進一步加強商品及服務貿易開放。屆時區內貿易將更頻繁,推動企業對全面的物流服務需求。香港物流公司亦可以把握商機,向拓展東盟市場的廠商及出口商提供綜合航運及貨運代理服務。
陸橋計劃打破馬六甲困局,締造千億商機
馬六甲海峡現時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共同管理。目前,亞洲佔全球貨運量約40%,全球集裝箱運量有25%經過馬六甲海峽,全球石油運輸總量則有60%途經這條海峽。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貨輪約9萬艘,集裝箱總量7千萬個!2030年,馬六甲海峽將會達到交通量上限,馬六甲海峽繁忙擁堵的狀況將不堪重負,屆時陸橋將成為支線船舶的替代方案!


「陸橋」透過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有望減少海上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使泰國成為世界新的交通和貿易中心。「陸橋」為全長九十公里的陸上大橋,貫通東部的「春蓬港」和西部的「拉廊港」。船隻可在其中一個碼頭停靠、卸貨,然後以火車和貨車把貨物運輸約90公里,裝載到在另一個碼頭等候的船隻上。(影片來源:CNA 頻道)

陸橋啟用後,海運貿易無須再經過馬六甲海峽,航運時間可縮短4-14天,運輸成本降低15%-35%。寮國、柬埔寨、緬甸和中國南部的出口商可利用陸橋,將商品運往菲律賓、印尼、中亞和中東,運輸成本可因此減低35%,運輸時間更縮短14天!全面實施後有助創造28萬個就業崗位,推動泰國年經濟增長率(GDP)達到5.5%。泰國去年 GDP 為2.6%,預計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介於2.5%至3%之間。
對路泰國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
對路泰國積極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實現保駕護航、合作共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健全法規、完善金融體系、融資成本低、資金自由進出、無外匯管制,這些都是方便發展海外市場必要條件。同時,香港政府提供「BUD專項基金」,資助企業發展東盟泰國市場。面對中美博奕大局,企業應當把握這些優勢,發展東南亞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