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日,美國正式對泰國進口商品關稅從原定的36%大幅降至19%(即時生效),企業出海泰國展現強勁競爭力!新簽訂的互惠關稅協議,為出海企業佈局泰國、開拓美國市場創造全新機遇。泰國關稅下調,將由「高風險出口地」轉變為具有戰略價值的中美貿易緩衝帶。企業應把握時機出海,透過技術合作及供應鏈嵌入模式,轉化為對美出口的合規跳板,並透過在泰國建立產能備份以應對長期不確定性。對路泰國 Good Channel Thai 作為「香港通道連接泰國」橋樑,已協助逾百間企業出海泰國,成功開立全外資泰國控股公司。立即聯絡我們商業顧問了解更多!
有助維護出口基礎 保持東盟競爭力
2025年8月1日,美國正式將對泰進口商品關稅從原定的36%大幅降至19%,結束了長達數月的貿易緊張局勢。這項決策背後是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川普政府將貿易談判與區域和平直接掛鉤,明確警告泰國和柬埔寨:除非雙方停止邊境衝突,否則美國不會與任何一方達成貿易協議。對泰國經濟而言,這項協議堪稱「及時雨」。美國作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佔泰國出口總額18%,年貿易額630億美元),若維持36%關稅,根據開泰研究中心評估,2025年泰國GDP成長率恐將跌破1.4%。主要出口產品如家具、輪胎、橡膠手套、電子產品、稻米及醫療設備將首當其衝。


泰國政府發言人吉拉育·洪薩(Jirayu Huangsap) 表示:「這項協議反映了泰國團隊在確保雙贏結果方面的成功,保護了我們的出口基礎並支持長期經濟穩定。這也突顯了泰國在國際貿易政策轉變中維護全球貿易地位的能力。」美國是泰國2024年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約佔該國總出口量的18%,貿易額達630億美元。獲得較低的美國關稅稅率被視為保護泰國貿易依賴型經濟的關鍵,有助維護出口基礎,保持東盟競爭力。
另外,由於美國對泰國關稅大幅降至19% ,亦使東盟供應鏈得以韌性提升。現時美國徵收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關稅為19%-20%。統一稅率區間避免東盟成員國因稅率差異導致的產業外遷潮,有助於穩定區域供應鏈。例如泰國電子企業Hana Microelectronics原面臨36%稅率時,表示可能向外地轉移產能,現19%稅率下可透過成本優化維持營運。
泰美展現友好外交關係 達成互惠關稅協議
泰國政府發言人吉拉育·洪薩(Jirayu Huangsap)於8月1日宣佈與美國達成互惠關稅協議,並稱此協議反映「泰美強大友誼與密切夥伴關係」。有關協議如下:
- 市場開放:泰國對超過90%美國商品(約10,000項)實施零關稅,涵蓋醫療設備、先進汽車部件等等,但戰略性保留對大米等關鍵農產品的保護
- 貿易再平衡:泰國承諾三年內對美國46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削減70%,具體措施包括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波音飛機,以及擴大美國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進口配額
- 規則升級:泰國採用更嚴格的原產地規則(RVC),防止第三國(尤其中國)商品經泰國轉運避稅,同時為美國數位服務企業(如AWS、Google雲端)提供兩年5%稅率豁免,吸引科技巨擘投資

互惠關稅協議促使泰國與東盟主要競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相較之下,越南稅率為20%,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同為19%。泰國財政部長皮猜·春哈瓦吉拉指出,新稅率將直接提升投資者信心,為經濟成長創造空間,政府已推出貸款及補貼計劃等支持措施。
對路泰國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
對路泰國積極發揮泰國「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經香港出海拓展業務-實現保駕護航、合作共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健全法規、完善金融體系、融資成本低、資金自由進出、無外匯管制,這些都是方便發展海外市場必要條件。同時,香港政府提供「BUD專項基金」,資助企業發展東盟泰國市場。面對中美博奕大局,企業應當把握這些優勢,發展東南亞市場。
